芦笋设施栽培方式一般是选择2~3年以上的笋田。在冬季较温暖的华东地区,于1月至2月上句覆膜保温,一般在1月下旬至3月下旬为采收期,采收结束后进行植株培养。华南地区于12月中句覆膜扣棚,1月中句萌芽,进入采收期直到4月末结束。为此设施栽培的基础是需要选择健壮秧苗,在设施栽植阶段,重点要做好露地植株培育阶段的水肥管理。
芦笋可分株繁殖或种子繁殖,但分株繁殖花工多繁殖系数小,故多采用种子繁殖。当5厘米地温达10℃时为播种适期,可以露地育苗,也可利用小拱棚或大棚。芦笋苗期较长,起苗时易对肉质根造成伤害,故宜采用营养钵育苗。育苗基质的配方按70%园土、30%有机肥配制营养土,另加1%过磷酸钙。出苗后20天开始,每隔15天喷施0.5%磷酸二氢钾和0.5%尿素的混合液,二者的配比是1:1,每平方米苗床用量7克促使幼苗生长健壮。
芦笋为多年生作物,定植前要全面深耕,并要求基肥充足。每亩使用商品有机肥400~500千克或腐熟农家肥3000-400千克,钙镁磷肥20~30千克或过磷酸钙25~35千克、硫酸镁10~20千克,氯化钾12~15千克,硫酸锌1~2千克深翻入土。整平地面后作定植畦开定植沟,沟深25~35厘米,沟底再均匀施入5%商品有机肥250~300千克或腐熟农家肥2000~2500千克,上覆一层土然后将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氯化钾10千克与土拌匀施入沟内中层,上面覆土与畦面相平。
定植后株高达10厘米时,从定植行两侧开沟追肥,每次施用尿素6~9千克、氯化钾4~6千克每两周一次,至降霜前两个月结束。经过2~3年的植株培育,即可进入设施栽培阶段。在设施栽培阶段,每年春季约4月上旬开始留养春母株。此时应挖穴增施肥料,每亩施5%商品有机肥120~150千克或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尿素15千克氯化钾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
以后根据植株长势隔15~20天追肥一次,每次施用尿素10千克、氯化钾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8月下旬前后,笋田出笋量减少即停止采笋,进入秋母茎留养时期。9月初施以有机肥为主的秋发肥,每亩施5%商品有机肥400~500千克或腐熟农家肥3000~4000千克,尿素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方法是在距离植株根部20~30厘米处开深约20厘米的沟进行深施,1个月后开始追肥,每亩用量尿素10~15千克、氯化钾5~8千克过磷酸钙5~8千克,以后每隔两周追肥一次,至降霜前结束。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产业扶贫必须先解决销路问题 【产业扶贫必须先解决销路问题】辽宁日前印发方案,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发挥高速公路服务区优势,在节点服务区及邻近扶贫点服务区设置扶贫商品专区、专柜;支持发展“电商+龙头企业+农户”的直采直销模式等。 2019-09-11综合资讯快讯
产业扶贫必须先解决销路问题 【产业扶贫必须先解决销路问题】辽宁日前印发方案,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发挥高速公路服务区优势,在节点服务区及邻近扶贫点服务区设置扶贫商品专区、专柜;支持发展“电商+龙头企业+农户”的直采直销模式等。 2019-09-11综合资讯快讯
11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部署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林草局等11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作出总体部署。 2019-09-11综合资讯快讯
11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部署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林草局等11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作出总体部署。 2019-09-11综合资讯快讯
三门峡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 【三门峡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9月8日,三门峡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在该区启动。 2019-09-11综合资讯项目
三门峡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 【三门峡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9月8日,三门峡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在该区启动。 2019-09-11综合资讯项目
广东建设18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带动123万农民就业 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9日消息,目前,广东省已创建10个国家级、119个省级、5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覆盖主要农业县,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在乡村产业振兴上跑出了“加速度”,带动了全省123万农民就业增收。 2019-09-11综合资讯新农业
发表评论 已有 0人 参与评论,点击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