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生长与产品的采收有别于其他蔬菜,每年产品收获期在4月份~6月份,这是由芦笋周年生长特点与加工厂加工时间决定的。产品采收期过后,新出的笋发育成地上茎株,开始营养生长,积累养分,为明年产量打基础。进入冬季,地上植株干枯,地下根群露地越冬。所以每年收笋结束后的夏秋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此期培养健壮植株,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促进光合作用,积累养分是管理的主要目标。
1.采笋期的管理及时收获芦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收获1次,长到符合加工要求高度的芦笋,不管粗细一律割除。如不割掉,不合标准的细笋会继续生长、分枝,消耗大量养分,影响以后的出笋质量和数量。开始收笋前要适当浇水,收笋中期根据长势可适当补充追肥,这样可提高芦笋质量并延长采笋期。
2.采笋结束后的管理清除地面所有嫩茎,收白笋的地块在沟内施有机肥及磷肥,然后放垄,整平地面;收绿笋的要开沟施肥,开沟位置离笋垄20厘米。然后浇1次透水。
3.营养生长期的水肥管理此期是水肥管理的重点期,此期芦笋长势决定了来年的产笋量。此期分两次追肥,一次在6月下旬,一次在8月上旬。第一次每亩20千克左右,第二次25千克~30千克,以氮肥为主,配合钾肥,追肥量可按长势和地力做适当调整。追肥方法仍然开沟施肥,并及时浇水,不能出现干旱现象。进入8月份,如每株茎数过多,可去掉细弱茎,每株保留8根~10根健壮茎即可,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状态,利于光合作用和病害的防治。
4.越冬期的管理冬季地上茎干枯后,及时清除并集中烧掉,也可粉碎做饲料。一般不要来年春季再清理,否则给病虫越冬创造了条件,不利于病虫的防治。连年下去,就会引起病虫害的暴发,造成严重损失。此外在地表封冻前浇1次越冬水。
5.病虫害防治芦笋病虫虽然较多,但近几年在芦笋产区造成损失,令生产者头痛的主要是茎枯病和十四点负泥虫。
茎枯病是芦笋的主要病害,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茎枯病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初,也是芦笋旺盛生长期。发病株近地面茎上产生梭状褐斑,严重时连片环茎一周,病斑可侵入茎的木质部,茎顶枞丛叶干枯,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时可采用茎枯净,初发时涂株病部,流行时可连续喷药3次,间隔5天。另外在收笋结束时和越冬时用药液灌注根部土壤,每次每株不少于250克药液。
十四点负泥虫是一般资料的叫法,有关研究少见报道。据观察,成虫黄色,背有小点,硬壳,会飞,有假死性;株上成虫受震动后,掉到地面不动、不飞,而后又爬上植株取食。为害部位为芦笋嫩尖、笋尖鳞片、嫩枝表皮。初发生时多为无硬壳的稚虫,没有发现幼虫,可能为不完全变态。防治时要早喷药,流行时要连续用药。因其过冬多在株穴土中,所以可在冬季清地后和收笋结束后用药液灌根预防。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产业扶贫必须先解决销路问题 【产业扶贫必须先解决销路问题】辽宁日前印发方案,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发挥高速公路服务区优势,在节点服务区及邻近扶贫点服务区设置扶贫商品专区、专柜;支持发展“电商+龙头企业+农户”的直采直销模式等。 2019-09-11综合资讯快讯
产业扶贫必须先解决销路问题 【产业扶贫必须先解决销路问题】辽宁日前印发方案,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发挥高速公路服务区优势,在节点服务区及邻近扶贫点服务区设置扶贫商品专区、专柜;支持发展“电商+龙头企业+农户”的直采直销模式等。 2019-09-11综合资讯快讯
11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部署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林草局等11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作出总体部署。 2019-09-11综合资讯快讯
11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部署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林草局等11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作出总体部署。 2019-09-11综合资讯快讯
三门峡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 【三门峡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9月8日,三门峡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在该区启动。 2019-09-11综合资讯项目
三门峡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 【三门峡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9月8日,三门峡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在该区启动。 2019-09-11综合资讯项目
广东建设18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带动123万农民就业 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9日消息,目前,广东省已创建10个国家级、119个省级、5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覆盖主要农业县,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在乡村产业振兴上跑出了“加速度”,带动了全省123万农民就业增收。 2019-09-11综合资讯新农业
发表评论 已有 0人 参与评论,点击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