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生产环境高度洁净,生产过程无污染,产品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特点。由于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常常处在清洁明亮的工厂化车间,身着白色工作服,所以形象化地称之为“白色农业”。
目前,白色农业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还只是个新名词,但一些眼光超前的农民们已经开始利用这些新技术解决种植难题、获取生产收益了。自上世纪80年代白色农业在中国首次提出以来,关于白色农业的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也相继展开,如今在山西,生态养殖、生物防治病虫害、利用微生物修复污染的土地等新型的白色农业已经走出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走进我们的市场和家庭生活中。山西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的专家们认为,这些健康、安全、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新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难题,还将为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开拓新的领域,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全省农业供给侧改革和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红枣临近收获的时节最怕下雨,秋雨一淋,圆润的红枣就会裂果发霉,全年的收成也就泡汤了。今年天公不作美,国庆节前后连绵的秋雨下了近一周,吕梁山区许多枣农的红枣都出现了大量开裂的状况。但临县曲峪镇石家甲村贺利军的50亩红枣却是另一番情形,因为使用了山西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的“红枣防裂”技术,园内80%以上的红枣都没有发生裂果现象。
10月29日,山西省科协和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在贺利军的枣园里联合召开了“红枣防止裂果技术”现场观摩会。参会的众多专家通过现场比对,对该项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专家团队所推行的“以微生物菌剂为主、微量元素肥料为辅的红枣防裂技术在这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临县红枣防裂找到了有效科学的方法”。
红枣是山西的特色优势产业,栽培面积达到500万亩,覆盖全省9个市80余个县区。因其易栽培、适应性强、结果早、收益快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我省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红枣在进入成熟期后,遇雨极易发生裂果腐烂,因而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吕梁山区的枣农们因此几乎每年都会面临裂果的难题。
自2015年开始,山西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专家团队开始以临县石家甲村临河枣业专业合作社为实验基地,对红枣在不同的生长期采取“喷不同配方的微生物菌剂”的方法,通过反复试验,使得“红枣防裂”效果不断提升,即使是在今秋雨水较多的情况下,依然达到裂果率低于20%的优良效果。近三年来红枣试验基地一直在做防止红枣裂变的试验。前两年因雨水少,红枣裂变效果对比不明显,今年雨水多,反倒衬托出了白色农业的价值。
前来参观的临县碛口镇土专家白三宝现场观摩后,非常吃惊地说:“因为今年雨水多,碛口镇的枣树烂得很厉害,好多农民基本没有红枣收入了。以前也曾听一些专家的建议,用过补微量元素、补钙等办法,但效果甚微。今天看了这里的红枣防裂效果,真是太好了!”
山西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秘书长李照全全程参与了红枣基地的防裂果试验,他表示,经过三年的实验,通过数据比对,确定在红枣不同的生长期喷四次微生物菌剂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喷微生物菌剂促进枣吸收微量元素,增强植株抗旱,抗寒,抗病毒病能力,配方的各种成分在茎叶表面形成强力保护膜,可防止病菌从外部侵入和大枣缺元素引起生理性病害发生,减少因暴雨、大雨、连阴雨、缺元素对大枣造成的裂变。”
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成员单位、山西科星农药液肥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云昌也是该项技术的参与者之一,他表示,看到自己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真正在解决红枣裂果难题的科学实验中发挥作用,感到由衷高兴,“原来听说吕梁红枣今年遭遇雨淋裂果严重,还一直担心实验基地的红枣。现在看来,能在多雨之年达到这么好的防裂效果,实在太不容易了。”
据了解,红枣裂变一直是困扰我省红枣产业发展的大难题,多年来也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此次红枣裂变实验的成果,已引起了省扶贫办和相关部门的关注,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已经将该项技术上报省里相关部门,并计划明年在临县和其它红枣产区大面积推广。
因白色农业技术受益的不仅有临县的红枣,还有著名的曲沃北董大蒜。曲沃县北董乡景明村的景沃有机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是山西省白色农业产业化的实验基地,在这里,白色农业工程学会的专家们帮助种植户们解决了大蒜种植以及根腐病防治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使得当地大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大幅的提升。在今年的山西农博会上,来自北董的种植户王红俊的有机大蒜就特别受欢迎,原本只是想展示一下,结果展会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
在农博会现场,倍受欢迎的还有白色农业基地的富硒小米、富硒黑玉米、富硒黑小麦、富硒鸡蛋等产品。虽然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白色农业,但通过现场比较了解,纷纷对白色农业及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农业种植县区的领导、种植户和扶贫第一书记们都纷纷到展台咨询和了解、洽谈合作,并邀请学会的专家们提供技术指导,推广白色农业项目。
农博会现场的展示效果也印证了山西省白色农业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周运宁先生的预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白色农业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
周运宁是原山西省农科院副院长、山西省白色农业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也是山西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作为全省白色农业积极倡导者和学术带头人,他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省级白色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及白色农业中试实验室,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白色农业工程学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山西省政府和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的支持下,相当一批生物中试和小试产品正在形成产业化。
周运宁先生是个严谨的农业学者,同时又是个性格热情的“老顽童”。虽然已七十多岁,却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平日里经常和大家一起下乡到基地里搞科研。谈起为白色农业名称的由来?他开玩笑说主要是因为“穿白色的工作服”。
据他介绍,白色农业得名主要由于其特殊的生产方式。由于白色农业生产环境高度洁净,生产过程不存在污染,生产者穿着白色工作服,在洁净的厂房里生产,其产品安全、无毒副作用,所以就形象化地称之为“白色农业”。
出于科学研究的严谨,他又对白色农业又做了一番科学的说明: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以基因工程综合组建的工程农业。白色农业通过优化配置微生物自然资源,利用其惊人的繁殖能力,采用生物工程中的酶工程、发酵工程,在工厂条件下,生产人类及动物所需要的营养品和保健品。由于产品的产量、质量均可得到稳定保障,所以形象地称为白色农业。
据周主任介绍,白色农业的概念最早产生于中国,是上世纪 80年代中期由全国著名农业学者包建中先生最早提出并创立起来的。后来得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深钱老的支持。钱老还特意将“三色农业”纳入他提出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范畴,认为“三色农业中白色农业是重点”,此后大家也就把“三色农业”简称为“白色农业”。
周运宁先生是山西省农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省植保学会副理事长;省昆虫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同时也是个缅甸归侨。他非常认同和支持包建中先生的观点,经他努力推介和实践,得到省有关领导的支持,推动了我省白色农业的健康发展。退休后多年,他一直坚持工作在推广白色农业的第一线,至今仍受聘指导各地生态农业及白色农业产业化试验园建设,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院农业科研项目。
通过多年的交往和交流,他对包建中先生三色农业理论的创设过程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曾多次撰文宣传和介绍包先生的三色农业理念。包先生三色农业理论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全国正处于困难时期,人们普遍吃不饱饭、营养不良。中国农科院为了减轻职工浮肿病害,每周发一小包微生物蛋白质(小球藻)作为补充营养。这对包建中先生影响颇深,由此萌生了发展微生物农业的想法。1973年,包先生在报纸上看到钱学森有关“微生物有可能帮助我国农业过关”的讲话,进一步受到启发,便鼓足勇气给钱老写信,叙述自己的想法,得到钱老的复信鼓励。后来包建中先生在担任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时,终于在 1986年创立了“三色农业”这一现代理论。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一直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据周运宁先生介绍,在世界主要国家粮食安全分类中,中国属于安全程度相对较低的国家,甚至比资源更为缺乏的日本和韩国还要靠后。进入本世纪以来,“吃”仍然是我国农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不过,如今的中国人更讲究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安全,粮食安全开始由单纯的数量向质量转变和深入。白色农业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了以机械化、化学化和能源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口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如环境污染、耕地退化、土壤板结、作物病虫害加重、生态条件恶化,投资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下降等等,致使农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陷入困境。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缺乏等问题也日益严峻。于是,大家纷纷行动起来,探求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1986年包建中先生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应创建三色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的新观点。提出把传统农业的动植物资源利用扩展到微生物新资源利用,创建以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农业。这一全新的理论很快便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 2001年和 200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二届国际白色农业(微生物农业)研讨会。
包先生认为,自然界生物资源主要分三大类:植物、动物、微生物,微生物同样可以提供食物、饲料、工业原料、新能源、生物农药及肥料。因此,他将传统的利用植物和动物资源向现代化进军的农业称为“绿色农业”;将海洋、水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称为“蓝色农业”;将第三类生物即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称为“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合称为“三色农业”,它以食品的概念置换粮食,把农业从单一绿色,扩展为绿、白、蓝三色的现代大农业;它包容产前至产后,田间到餐桌,要求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获得健康营养、安全卫生的食品为目的;它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创新精神,实现了现代农产品——食品,从数量和质量上的安全稳定提高。
白色农业的科学基础是“微生物学”,技术主体是“生物工程”,它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 “发酵工程”和 “酶工程”。据科学测算,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如果利用每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生产出的单细胞蛋白质可供 20亿人吃一年。另一方面,微生物工业也是节省土地型的工厂化生产。一座占地不多的、年产10万吨单细胞蛋白质的微生物工厂,相当于180万亩耕地生产的大豆蛋白质,或3亿亩草原饲养牛羊生产的动物蛋白质。目前,白色农业已开发出来包括微生物肥料、农药、饲料、食品、环境调节剂、能源等六大类的系列产品。
周运宁先生认为,实现农产品绿色有机,以保证食品安全,是人类健康的基本需求,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目标。21世纪是人类与自然由对抗走向和谐的时代,也是人类由单纯注重经济发展走向资源、环境与经济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展望未来,“三色农业”确实可以成为传统农业从原始传统的产品生产走向商品生产,由粮食、肉类等初级产品走向加工食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三色农业”以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控制水土流失为中心环节,充分利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能量循环转化和相互依存关系,建立各具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来牵动当地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是一项全社会的宏伟工程。
得益于山西省政府和国家、国际合作组织的支持,山西成为全国白色农业技术重要的研发和推广者。山西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省级白色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及白色农业中试实验室,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白色农业工程学会。在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刚刚建立的初期,便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一条龙,以生产养科研的开发白色农业的新机制,全面研发推广白色农业新技术。
在周运宁先生的带领下,山西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先后完成了晋西残垣区高产型农业综合发展研究隰县试区、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3项国家级项目,以及白色农业——农业微生物菌种筛选及高产优质菌种选育等 7项省级项目,以及多项院级和市级项目。与乌克兰、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开展项目合作。经过近三十年的研发和推广,山西各地的白色农业产业化试验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全省的白色农业已逐渐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016年3月,山西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成员陈德喜,中国河南兰考天民农业科学研究院暨中国超级小麦玉米山西联合试验站,生物有机农业示范推广基地站长,公布了绿色有机小麦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制定了《微生物土壤保健良方良种配套管理集成技术》。
运城市临猗县北影乡西村王社民等农民种植红富士苹果园,为减少化肥、农药喷洒,采用果园生草技术,草一旦长高,适时用割草机刈除,翻入土地中肥田,以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
沁水县在县农业局原生物防治技术人员牛渐强多年的指导下,广大农户在果园、桑树园,早春种植耐寒蔬菜如波菜或去秋播种冬小麦,初夏这些作物上的蚜虫将吸引瓢虫取食,一旦菜、麦收获之后,瓢虫将自然迁飞到树上取食树上的蚜虫,取得自然生防效果。实现农业措施改良土质以及预防害虫的目的,成为绿色农业的一种生态模式。
太谷县东曲河村白色农业土鸡分会会长朱金明在土鸡养殖场内核桃、红枣、槐树林下放养鸡群,帮助果园灭虫害,鸡粪肥田,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自然产出无公害绿色鸡肉、蛋以及果品,一举多得,创造又一个白色农业绿色安全食品生产摸式。如今,这一模式已发展到河北张北县等地。
晋中左权、榆次等地的庄园经济,通过建设各种示范园,太阳能光伏农业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 舍,在温室、大棚区内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能流、物流循环,在温室、大棚外发展开放式生态养殖、栽种生态林和经济林,发展林下经济,开辟休闲观光,发展多种经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006年,周运宁先生与包建中夫人邱时桃教授、仝赞华研究员等赴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参加“白色农业科技座谈会”,对当地发展白色农业印象深刻。据了解,当地为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倾力打造白色农业的微生物食品、农药、能源、生态环保制剂等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岳池县成立了白色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发动、规划落实。全县建立了果菌套作、稻菇连作、生态养殖、沼气能肥等白色农业发展模式,建成食用菌加工厂、微生物菌种厂、微生物农药厂、微生物肥料厂形成了白色农业产业链,成为中国的白色农业第一县。“目前来看,山西的白色农业推广和发展还有距离,但潜力巨大。”周先生从事农业科研几十年,对白色农业感情深厚,即使退休多年仍坚持宣传推介白色农业。采访中正好遇到有多位临县农业种植户前来考察、咨询白色农业项目。周先生耐心而又深入浅出地普及了白色农业的相关知识之后,又着重谈了对白色农业推广和发展的信心。“只有健康的土壤,健康的环境,才能长出健康的农作物,也才会有健康的食品,未来农业发展,白色农业必定发挥更大作用。”他说,近年来全省农业部门努力在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政府日益重视农业污染的防治,老百姓越来越重视农产品安全,这些都意味着白色农业的前景广阔,市场远大。
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李照全秘书长是个典型的农业科研专家,虽然言语不多,却句句客观严谨。他说,虽然现在许多农民对白色农业还缺乏了解,但白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已经开展几十年了,不少技术都已经相当成熟。而且,目前在我省许多县区都建立了白色农业的试验园,各种生态养殖、生物防治病虫害、土壤改良项目已经走出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通过田间地头、果园旁边切实的对比实验,广大农民们一定会对生态农业有更直观地了解和接受。
正如李照全秘书长所说的,越来越多的农业种植户已经开始了解和接受白色农业了。一些头脑灵活和眼光敏锐的种植户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利用白色农业技术大干一场了。沁县茨村乡小岭底村年轻农民张杰通过聘请省白色农业学会专家指导,引进优良谷种、改良土壤,生产出了高品质的富硒小米、富硒黑玉米,不仅实现了创业梦想,还带领乡亲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致富带头人。
临县青凉寺乡大石吉村驻村第一书记马秋香因为担任扶贫干部,一直关注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办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白色农业之后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给村里寻找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她不仅多次跟随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的专家们到长治、晋中、临汾、忻州等试验基地考查。还组织当地的年轻人们来省农科院植保所和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考察和学习。如今,种植富硒农产品,发展白色农业项目已成为大石吉村脱贫致富的共识。目前,他们已邀请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的专家对当地的土壤进行了土质测试和初期规划,相信不久的未来,这里将会成为白色农业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脱贫致富的又一个生动案例。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广东出硬招加快农地流转 【广东出硬招加快农地流转】日前,广东省政府出台文件,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提出力争到2020年底,全省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地面积的40%以上。 2019-09-28综合资讯今日要闻
广东出硬招加快农地流转 【广东出硬招加快农地流转】日前,广东省政府出台文件,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提出力争到2020年底,全省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地面积的40%以上。 2019-09-28综合资讯今日要闻
秋季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管理注意事项 【秋季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管理注意事项】大棚蔬菜可以反季节种植各类蔬菜,能有效的提高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现在已经到秋天了,那么秋季大棚蔬菜要如何种植管理? 2019-09-27综合资讯农业技术
秋季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管理注意事项 【秋季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管理注意事项】大棚蔬菜可以反季节种植各类蔬菜,能有效的提高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现在已经到秋天了,那么秋季大棚蔬菜要如何种植管理? 2019-09-27综合资讯农业技术
数字乡村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2019-09-27综合资讯快讯
数字乡村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2019-09-27综合资讯快讯
做好“五个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做好“五个服务”助力乡村振兴】9月25日,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与农发行河北省分行一起,就服务乡村振兴问题进行了深入对接交流。会上,农发行河北省分行行长李钧表示,全力服务好粮食安全、脱贫攻坚、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及重大国家战略工作,切实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2019-09-27综合资讯农业资讯
做好“五个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做好“五个服务”助力乡村振兴】9月25日,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与农发行河北省分行一起,就服务乡村振兴问题进行了深入对接交流。会上,农发行河北省分行行长李钧表示,全力服务好粮食安全、脱贫攻坚、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及重大国家战略工作,切实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2019-09-27综合资讯农业资讯
果园土壤板结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果园土壤板结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现在我国农村的各种果园还是蛮多的,经常有果农朋友抱怨自家的果树经常落叶落果,产量也不高,其实这个也和果园土壤板结有关系。众所周知,果树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但是一旦果园的土壤出现板结的现象,就非常容易导致各类水果落果现象。 2019-09-27综合资讯农业技术
发表评论 已有 0人 参与评论,点击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