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要落实好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亟待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即培育壮大农技传授主体,通过营建优化环境载体,带领帮助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受训客体吸收新知识、运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的成果普及率,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撑,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美丽、农民增收。
培育壮大传授主体,构建“一主多元”融合发展的农技推广新格局。
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技推广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我省应构建以公益性推广服务机构为主体、经营性服务为补充、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促进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分工协作,形成“一主多元”融合发展的农技推广新格局。
一是发展壮大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主体。建立科学、高效的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科学合理设置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联动”的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体系,主要从事基本农情信息监测、重大疫病防控、产品质量监管、农业生态环保等公共性、基础性问题。定期开展栽培技术、秸秆综合利用、黑土地保护等公益性技术培训服务职能。培育支持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活动,让农户得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服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开展农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整理与传递,充分利用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及相关的扶持政策开展项目合作。
二是推动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我省应提供“科教专家—政府推广—校企合作”的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应建立农技推广机构、相关科研院所、市场化服务组织、新型职业农民等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的“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技推广联盟,为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水平。
增加丰富受训客体,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的成果普及率。
由于农村空心化问题普遍存在,在家务农的多数是老人和妇女,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导致农技推广的效果难以提升。农技推广涉及内容较广,关系到农户的切身利益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此,我省应加快提升农户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农技推广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增加接受培训的农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通过下乡指导、技术培训、定向帮扶等方式向小农户示范推广农业适用性技术,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借鉴河南、山东等省在农技推广中建立“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在实战中培育农技人才,健全基层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带动周边农户提高生产技能,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的成果普及率。
二是丰富完善多样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技术培训内容,加快适用性农技成果生成、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我省应围绕农业发展需求,在重点领域展开技术推广与应用,为农户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技推广服务。为适应民众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开展在农产品多样性和质量品质提升、农业生态环保等方面实用性技术推广。
优化环境载体,提供农技推广服务的基础保障。
为有效发挥农技推广体系在农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广大农户)之间的桥梁作用,打通农技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省应积极优化要素环境、政策环境与设施环境,为农技成果研发、转化与普及提供基础保障。
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要素环境。要建立稳定的投入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性科技资金的引导效应,引导社会、民间资金投向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形成财政拨款、企业投入、社会集资、民间参股等“多元一体”的农技推广服务投入机制,用于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人员待遇和设施配置、维修、更新与平台建设,以及农技研发与推广服务等费用。要积极引进与培养农技推广技术人员。可采取定向培养、集中办班、异地研修、网络培训等形式,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科技人员的实绩作为评定职称、职务晋升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为农技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建立扶持型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服务政策,对体系建设、经费保障、农技推广组织工作等作出明确规定,为农技推广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为支持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农技推广创新服务,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应制定农技推广建设的相关补贴政策。
三是建立信息化的设施环境。我省已普遍建立起由省、市、县农技推广站(中心)、乡镇区域站等四级机构组成的农技推广体系,由于缺乏现代化信息设备,在推广的工作中仍然是靠技术人员的一张嘴,推广效果不佳。为扭转“网破”“线断”“人散”的尴尬局面,相关部门应适当拨付经费,改善办公条件和服务手段,配备化验室、培训室、图书室、陈列室、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建立必要的信息设备,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充分利用农技推广信息网、“12316”、手机APP、农技推广微信群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让农技推广服务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扩大农技推广工作覆盖面,并提高推广效率。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山东省财政2000万元支持大豆良种基地 【山东省财政2000万元支持大豆良种基地】为促进制种产业发展,稳定大豆种子供应,省财政累计拨付2000万元,支持济宁嘉祥县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2019-08-11综合资讯农业资讯
山东省财政2000万元支持大豆良种基地 【山东省财政2000万元支持大豆良种基地】为促进制种产业发展,稳定大豆种子供应,省财政累计拨付2000万元,支持济宁嘉祥县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2019-08-11综合资讯农业资讯
西藏着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 【西藏着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日前,由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综合培训中心和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主办、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承办的“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区域品牌创建培训班”在拉萨举办,旨在通过培训进一步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 2019-08-10综合资讯最新资讯
西藏着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 【西藏着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日前,由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综合培训中心和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主办、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承办的“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区域品牌创建培训班”在拉萨举办,旨在通过培训进一步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 2019-08-10综合资讯最新资讯
西宁大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西宁大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生态养殖,打造地方品牌,推进产业融合……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释放农村产业发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动农村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2019-08-10综合资讯国内农业
西宁大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西宁大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生态养殖,打造地方品牌,推进产业融合……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释放农村产业发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动农村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2019-08-10综合资讯国内农业
河北省将培育六大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将培育六大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从8月6日召开的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暨民宿质量提升交流活动上获悉,河北省将以“周末在冀”乡村旅游品牌为统领,开发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长城文化老家、坝上草原牧家、湖泊湿地船家、华北田园农家、海滨海岛渔家六大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鲜明、... 2019-08-10综合资讯农业资讯
河北省将培育六大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将培育六大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从8月6日召开的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暨民宿质量提升交流活动上获悉,河北省将以“周末在冀”乡村旅游品牌为统领,开发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长城文化老家、坝上草原牧家、湖泊湿地船家、华北田园农家、海滨海岛渔家六大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鲜明、... 2019-08-10综合资讯农业资讯
大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大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立足市情农情,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连市先后出台《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和《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2019-08-09综合资讯国内农业
发表评论 已有 0人 参与评论,点击查看>> |